LoveECUST
提供校园服务,发布校园资讯,传播华理文化,树立华理品牌
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肩负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的重任。近日,《中国高等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2023年第1期)刊发了我校轩福贞校长的署名文章《推动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观念革新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
轩福贞在文章中指出,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路径的中国式现代化,亟需应对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构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新型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观,实现高等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变革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为代表的中国特质,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教兴国的必然选择。
轩福贞从“我国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历史成就与时代使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工程观革新”“基于新工程观的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强调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树立大工程观和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新观念,建立返本开新的创新工程观、和合统一的协调工程观、道法自然的绿色工程观、兼收并蓄的开放工程观、共建共治的共享工程观,推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专业特长与学科综合、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工程能力与思想自觉等方面的统一,探索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新模式,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
全文如下
推动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观念革新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路径的中国式现代化,亟需应对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工程科技与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工程人才的一体化统筹发展,也成为建设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强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选择。
纵观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工程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催发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台阶。每一次工业文明飞跃,无不依赖于新型工程人才培养和基础科学的发展;工业发展与科技进步也推动着现代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和人才培养的观念革新。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以巴黎高科路桥学校等为代表的现代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机构诞生,以满足机器工业对生产工程师的需求。进入电气化、信息化时代,服务型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成为新的重要人才,以柏林洪堡大学等为代表的应用型大学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后,以智能化为标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更加依赖于科技研发与创新突破,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工程师引领经济社会变革成为新趋势。工程科技不仅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成为推动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文化、体育、卫生、艺术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的新道路。构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新型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观,实现高等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变革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为代表的中国特质,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教兴国的必然选择。
我国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
历史成就与时代使命
“工程”意指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或工程师的工作,是人类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改造世界、创造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存在物的活动。现代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是实用主义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机器革命和大学发展变革的产物。世界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型以适应产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工业革命之后,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从实用主义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转向专业化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形成了与机器时代相适应的传统工程技术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模式。二战期间,随着科学新发现的不断涌现,要求工程师能够理解并参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品创造的全过程,导致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在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从工程技术向工程科学模式转变。21世纪的信息技术革命导致社会和产业快速变化,工程问题的解决已经与人、社会、自然等因素紧密联系,需要具有宽广视野和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要求大学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能够培养引领产业变革的创新型工程师。
1.我国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发展历程
我国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改革与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1895年,清政府开办天津中西学堂,成立我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工科学校。1947年,钱学森在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作了《工程和工程科学》的演讲,首次提出现代工程人才培养的问题。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成为推动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支撑。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实施,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工业体系,为我国加强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创造了有利条件。20世纪50年代初,经过大规模院系调整,我国建立了“专门人才”培养的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体系。1958年,中央进一步提出“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方针,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办学道路,对我国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我国持续深化高等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改革,1997年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2002年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2006年开展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专业认证试点,2010年推出卓越工程师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培养计划,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进入新时代,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进入了快速和根本性变革时期,我国新工科建设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2017年“新工科”建设理念提出后,“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得到了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界的高度关注和迅速响应。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部整体推进“四新”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掀起了我国高等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质量革命。
2.我国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历史成就
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和工程科技发展为新时代十年变革和伟大成就提供了坚实支撑,形成了中国特色高等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优势和宝贵经验。
一是为国家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两千多万工程科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工程领军人才,支撑我国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支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每年工学类普通本科毕业生超过140万人,工程师红利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为产业升级提供不竭创新动力。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和工程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的产业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并在若干重要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为高等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提供范式变革方向。我国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跟随国际高等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发展潮流,先后历经“技术范式一科学范式一工程范式”三次变革。进入新时代,以“新工科”建设为起点,工程实践、数字化改革、产业链新发展、商业模式新发展“四个结合”的范式变革,成为推动高等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发展的新动力。
3.我国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时代使命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是当前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重要使命。
同时,以“双碳”目标引发的全产业链能源结构改革,以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引发的全产业链数字化变革,交汇形成了工业革命以来全方位、深层次的科学和技术变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把工程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是当前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又一重要使命。
随着学科交叉融合加速和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工程前沿领域不断延伸,工程人才的跨学科、工程科技的快速迭代等特征凸显。对此,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亟需突破路径依赖,开展“智慧+创新”实践,全面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形成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新模式,培养面向未来与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领军人才。
要担负好以上时代使命,需要我国的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建立起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工程观,并以新工程观引领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模式变革,把握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未来趋势,培养适合新时代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工程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人才支撑。
▲20世纪80年代,学校先后建立20多个科技协作共同体,实施“教学—科研—企业联合体”培养模式
以新发展理念
引领工程观革新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路径的应然特征。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指导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特殊性难题的重大理论创新。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树立大工程观和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新观念,为新时代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解决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内外联动和社会公平等难题,需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当代工程观念革新,建立返本开新的创新工程观、和合统一的协调工程观、道法自然的绿色工程观、兼收并蓄的开放工程观、共建共治的共享工程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体系,培养更多高水平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注入新的活力。
▲2021年11月,学校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1.树立返本开新的创新工程观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一项工程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世界。当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工业革命正在颠覆传统产业和劳动力市场,产生全新的人才需求,迫使大学贴近产业,发挥更大作用,并引发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范式的转变。因此,必须树立以创新为导向的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观。一方面,要回归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本质特征,回归工程初心,加强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实践性建设,以科学知识服务于工程实践,强化创新思维与工程意识。另一方面,要面向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问题导向,以“创造性破坏”实现创新突破,在优秀文化和价值理念传承中锤炼创新思维。
2.树立和合统一的协调工程观
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必然路径。工程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必须与生态、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要素的结构与功能相协调。现代社会建设与发展呈现出复杂系统和“大工程”“科学群”等特征。例如,单个化工工程项目往往涉及化学、物理、材料、生态、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协同问题。和合统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协调工程观的具体内涵。和合意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因素在相互冲突、融合的动态变化与协调过程中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与未来的工程活动具有内在一致性。新时代的工程活动必须融合和合文化,建立系统性、整体性的协调发展思维和工程观念。
3.树立道法自然的绿色工程观
绿色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工程活动不单以改造自然为目的,同时要遵循生态活动的规律,在更高的社会生活水平上重塑生态活动的方式,使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共处,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既是工程活动的外生因素,更是内在组成部分。与西方文化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外向型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非征服与被征服的敌对状态,而是一种内在契合甚至是融合为一的状态。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新时代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要把工程理解为生态循环系统之中的生态社会现象,工程的创新与建设必须符合生态循环的规律,服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切身行动落实“双碳”目标,在工程实践与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过程中树立道法自然的绿色工程观。
4.树立兼收并蓄的开放工程观
开放发展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的方法。工程科技的灵魂在于开放,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提高工程科技发展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各国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的普遍共识和重要手段,共享工程科技成果是推动共同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兼收并蓄的开放工程观重要的体现,是加强工程技术国际合作。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伽利略计划等一大批反映当代工程科技前沿的重大科技工程,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科技进步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此外,开放工程观还体现为开放的学习态度。工程活动是综合性、现实性的活动,需要在工程实践中建立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工程实践水平。
5.树立共建共治的共享工程观
共享发展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基本途径。工程活动涉及技术和社会两个层面,在技术要素集成与综合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着社会要素的综合与集成。一方面,人类生活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工程科技的印记。从铁路横贯、大桥飞架、堤坝高筑,到无处不在的机械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再到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空调、吸尘器等家用电器,工程科技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空前便利。另一方面,人类工程活动也引发诸多全球性难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工程活动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工程活动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推动社会关系重组,构建共同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成果的新工程观。
▲学生在实验室,不断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基于新工程观的
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模式创新
理论指导实践,理念引领行动。面对大科学、高技术、大工程的复杂系统时代,需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新工程观指导和重构现代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模式,培养满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求的创新型工程师队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撑。新时代工程观体现了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认识论、多学科协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本体论。具体到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改革实践中,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新型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模式需要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统一、专业特长与学科综合的统一、工程能力与思想自觉的统一。
▲2021年9月,学校举行碳中和未来技术论坛暨碳中和未来技术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成立大会,谋划碳中和领域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1.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马克斯•韦伯针对现代社会分析提出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指出工具理性以结果为导向,强调效果的最大化,价值理性以目的为导向,强调动机的纯正和手段的正确性。作为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工程活动既有科学性,也有其目的性,与科学、技术、经济、文化、政治、自然资源、环境等密切相关。因此,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既体现了凸显价值理性的人文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取向,也包含了凸显工具理性的科技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取向,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理念需要实现两种理性的科学统一。新时代的卓越工程师不但要有科学驾驭工程的能力,而且要有引领未来工程发展的潜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科计划、专业计划的组合体,而是包含育人理念、人文环境、教师人格魅力、学术引领等要素的大系统。在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改革中必须推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程价值观,加强学生通识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课程设置,营造一流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2.落实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统一
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是现代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一体两翼。20世纪中叶,麻省理工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布朗教授提出了科学主导工程的理念,在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改革中强调了数学和科学在教学中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研究型大学和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理念的发展,出现了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过度”科学化倾向,导致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偏离了以实践为基础的本质。因此,重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三位一体”新型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成为当前的新趋势。在具体的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实践中,需要加强工程实践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探索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模式;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优势互补、项目共建、成果共享、利益共赢的人才培养共同体,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知识传授与问题导向结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实际工作中持续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推动专业特长与学科综合的统一
当前,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出综合化、复杂化的变化趋势,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这需要一批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型工程人才不仅要成为具备足够知识专长的“专才”,而且要成为具备工程实践中的沟通、协调、组织、管理、应变等能力的“通才”。这需要解决传统专业过于细分、学科知识分割的局限,推动文、理、工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统一,构建面向技术快速更迭、数据智能、环境可持续的跨学科、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通过大学科部或交叉学部重构,破除学科之间、校企之间的组织藩篱,坚持多学科协同的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方法论,做到专业特长与学科综合的统一,提升工程人才的综合能力。
4.加强工程能力与思想自觉的统一
创新型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不仅要通过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实现科学知识的传递,提升工程技术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与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思想自觉、人生自觉的“全人”,这是通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路径。主动性、概念思维、影响力、成就导向、坚韧性等创新型人才特质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源于学习者的自觉能力。这需要强化工程能力和思想自觉的统一,在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理念中重视塑造学生的全局视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不断反思、持续学习的“通才”,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成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的卓越工程人才。
▲2022年12月,学校举办2022“SCIP+”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探索将绿色工程理念深入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决定着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把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为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优先发展明确了具体的新任务。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切实加大理工科人才培养力度,勇于变革、敢于突破,加快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工程观念革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人才需求,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体系,是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实践。在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改革实践中,要推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专业特长与学科综合的统一,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统一,工程能力与思想自觉的统一,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人才队伍,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大国工匠和卓越工程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
END
信息来源 | 《中国高等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2023年第1期
推荐阅读
《瞭望》专访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校长轩福贞:努力成为新时代工程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的“特长生”
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主頁|欢迎您!“博新计划”启动!诚邀优秀青年才俊加入
速收!华理本科招生线上咨询方式都在这里
投稿邮箱:newmedia@ecust.edu.cn
分享、在看、点赞
据说一键三连的姿势很帅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